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机制

2024-01-14 01:45:04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正常人群咽部、皮肤和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灶中都可分离到此细菌。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应用糖皮质激素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以及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群容易发生该菌的感染。其感染机制主要包括通过黏附作用进入细胞、产生致病物质、诱导炎症反应及逃避宿主防御机制等方面。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正常人群咽部、皮肤和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灶中都可分离到此细菌。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应用糖皮质激素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以及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群容易发生该菌的感染。其感染机制主要包括通过黏附作用进入细胞、产生致病物质、诱导炎症反应及逃避宿主防御机制等方面。

一、黏附作用进入细胞

1.化学趋化因子: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表面具有多种受体,包括IgA、IgG、C3b、纤维蛋白原(Fb)、脂多糖(LPS)受体等,这些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后能促进细菌在上皮细胞间的移动。其中以Fc受体最为重要,它能识别抗体中的Fc片段,并介导细菌与B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启动补体经典途径激活。

2.胞外酶活性: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通过分泌多种胞外酶,如透明质酸酶(Ha)、链激酶(Kb)、磷脂酶C(PC)、DNA酶(DE)、葡萄糖醛酸转移酶(GGT),以及其他多种酶类,来帮助其黏附于细胞膜并穿透细胞。

二、产生致病物质

1.荚膜: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重要结构成分之一,由交联多聚糖(CPS)和蛋白质组成,荚膜对细菌的耐热性和稳定性起重要作用,也是导致感染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

2.毒力蛋白质:KapB5为一种含有信号肽的跨膜蛋白,可被表达至细胞膜外,作为非侵袭性的吸附受体;而SapE是一种金属离子依赖性的专一性蛋白水解酶,可裂解细胞骨架上的微丝,协助细菌穿入细胞内。

三、诱导炎症反应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入侵组织后,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BLT4)等介质,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还可促使中性粒细胞活化,形成吞噬细胞,进而发挥杀菌作用。

四、逃避宿主防御机制

1.快速生长繁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在人体组织中迅速生长,因其营养需求低,故即使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亦能生存。

2.躲避抗体攻击: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有大量抗原决定簇,因此能有效避免循环抗体对其的损伤,且该菌能快速合成多种特异性抗原成分,使其表面抗原经常处于更新状态,不易被清除。

临床对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者应积极给予抗菌素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红霉素、头孢氨苄等。若患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遵医嘱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