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引发血吸虫病的媒介

2024-01-12 14:28:27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引发血吸虫病的媒介包括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马来血吸虫等,这些血吸虫经皮肤黏膜微伤口进入人体后可致病。治疗血吸虫病需遵医嘱使用特定的抗寄生虫药物,如吡喹酮、硝硫氰胺等。

引发血吸虫病的媒介包括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马来血吸虫等,这些血吸虫经皮肤黏膜微伤口进入人体后可致病。治疗血吸虫病需遵医嘱使用特定的抗寄生虫药物,如吡喹酮、硝硫氰胺等。

1.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壁后,其虫卵随粪便排出时仍具有感染性,可经皮肤黏膜微伤口再入人体而形成新的循环,导致反复感染。吡喹酮是治疗日本血吸虫的主要药物,能有效杀死成虫和童虫,且副作用较小。

2.曼氏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侵入人体后,在肝脏、结肠等处繁殖并产生炎症反应,引起肝肿大、腹泻等症状。阿苯达唑可用于曼氏血吸虫病的治疗,此药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干扰其生长发育。

3.埃及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淡水水源传播给人类,会导致腹泻、发热等症状。当人接触了被污染的水源后,尾蚴会钻进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定居于结肠壁中,开始产卵。吡喹酮是治疗埃及血吸虫的有效药物之一,它是一种广谱抗蠕虫药,可以迅速杀死成虫和幼虫。

4.间插血吸虫

间插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门脉-体循环之间,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和免疫应答,引发腹水、贫血等临床表现。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喃丙胺进行治疗,该药物可使毛蚴失去活动能力,进而达到杀灭间插血吸虫的作用。

5.马来血吸虫

马来血吸虫可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进入体内,寄生于肝、肠等器官内,产生炎症反应,引发肝脾肿大、腹泻等症状。依氟鸟氨酸是治疗马来血吸虫的一种常用药物,本品中的依氟鸟氨酸可直接作用于虫体使其麻痹,继而死亡。

针对血吸虫病的预防,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测,如血清学检测和肛拭子检测,以监测是否存在血吸虫感染。此外,个人防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包括避免接触可能受污染的水源以及采取正确的洗手习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