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做肠镜感染了艾滋病是怎么回事

2023-12-31 01:49:4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做肠镜时如果存在医源性暴露、无保护性操作、共用医疗器械、血液体液接触、破损黏膜接触等风险因素,可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的传播。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做肠镜时需注意防范。

做肠镜时如果存在医源性暴露、无保护性操作、共用医疗器械、血液体液接触、破损黏膜接触等风险因素,可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的传播。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做肠镜时需注意防范。

1.医源性暴露

医源性暴露是指通过医疗操作或手术等途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或其他分泌物,从而被感染上艾滋病毒。例如,在进行未经严格消毒的内窥镜检查时,如果器械表面残留有艾滋病毒,则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导致交叉感染。

2.无保护性操作

无保护性操作指的是在进行医疗行为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手套、口罩等,导致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体液交换。这使得艾滋病毒可以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并迅速扩散开来。例如,在进行手术时未戴手套就直接触摸到了患者的体液,此时极易发生交叉感染。

3.共用医疗器械

共用医疗器械是指多个患者使用同一套医疗器械,其中一套医疗器械上的艾滋病毒可能会传染给下一位患者。比如多人共用注射器或者针灸针头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艾滋病毒在不同个体之间传播。例如,在医院里如果没有对医疗器械进行充分消毒就反复使用,那么下一个使用者很可能因此而受到感染。

4.血液体液接触

血液和体液是艾滋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因为这些液体中含有高浓度的病毒。例如,如果在输血过程中使用了带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制品,那么接受者就有很大可能性会被感染。

5.破损黏膜接触

破损的黏膜提供了艾滋病毒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通道,使病毒能够更轻易地进入体内并开始复制。例如,如果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没有正确使用无菌技术,导致患者的口腔、食道或肛门黏膜受损,那么接触到这些部位的医务人员就有感染风险。例如,在进行胃镜检查时若不慎划伤了患者的口腔黏膜,则会导致艾滋病毒通过破损处进入医生体内。

针对医源性暴露引起的感染,应立即启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建议进行HIV抗体检测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监测,以评估病情和制定适当的管理策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设备共享,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减少体液交换的风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