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血吸虫病发病原因

2023-08-05 18:58:38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血吸虫病发病原因包括水源污染、接触疫水、食用未煮熟的含囊蚴淡水产品、接触受污染土壤以及输入性感染。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措施也有所不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血吸虫病发病原因包括水源污染、接触疫水、食用未煮熟的含囊蚴淡水产品、接触受污染土壤以及输入性感染。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措施也有所不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水源污染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当人饮用含有尾蚴的疫水时,尾蚴经皮肤进入体内,可导致感染。被污染的水源中存在血吸虫卵和尾蚴,这些生物体可通过饮水进入人体。为了避免感染,应尽量避免使用未经处理的河水进行日常生活,如洗菜、洗脸等。

2.接触疫水

如果长时间直接与疫水接触,会导致血吸虫尾蚴通过皮肤微小伤口侵入人体,进一步发展为成虫并产卵,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建议在疫区活动时穿着防护装备,例如长袖衣物和长裤,以减少皮肤暴露于疫水的时间。

3.食用未煮熟的含囊蚴淡水产品

囊蚴是血吸虫的幼虫,在某些淡水产品中可能存在,若食用了未充分加热杀死囊蚴的食物,则可能导致感染。为降低风险,建议在食用淡水产品之前彻底煮沸或蒸煮至少5分钟以上,以杀灭可能存在的囊蚴。

4.接触受污染土壤

受污染土壤中的血吸虫卵可在适宜条件下孵化出毛蚴,进而形成尾蚴,此时若裸露皮肤接触受污染土壤则有可能造成感染。提倡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手套和长袖衣服,特别是在高危地区工作或游玩时。

5.输入性感染

输入性感染是指从外部引入的病原体,如血吸虫,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身体各处,包括肝脏,从而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

针对血吸虫病,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检查。建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在疫区生活或旅游时,注意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水源或土壤。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