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人多因被病犬咬伤后而受感染。本病以兴奋、恐水、怕风、流涎、咽喉肌痉挛、全身瘫痪为特征。
本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儿童患狂犬病比成人多,因儿童喜欢追逐犬类,对行为异常的犬类缺乏辨别能力,不知躲避又无自卫能力,故被咬伤的机会较多。狂犬病毒一般存在于狼、狐、豺、野犬、鼠、兔、蝙蝠等野生动物中,家犬、猫、牛、羊、马等家养动物接触上述病兽也易传染上。在动物管理措施缺乏,家养动物狂犬病没有控制的地区,狂犬病易在犬中流行,也可导致人狂犬病流行。动物狂犬病中,犬狂犬病占90%,其他家养动物占5%~10%,其中猫占多数。
被病犬咬伤或病猫抓伤后一般在3个月内发病,短的8天,长的可达1年发病。头、面部被咬伤,伤口深者发病早。病儿开始感觉伤口疼痛和麻木感,随后有发热、多汗、全身疼痛不适、失眠或嗜睡等症状,对痛、声、风、光等刺激开始敏感,较大儿童可诉咽喉部有紧缩感。 1~3天后病儿进入兴奋状态,较大儿童会感到极度恐怖,有大难临头之预兆感,还可有意识模糊、言语杂乱、辨别方向错误及颈部僵硬等脑膜刺激症状,最突出的症状是怕风、恐水。当吞咽食物和水时,咽喉部肌肉出现疼痛性抽动,以后遇到风、声音、气味、光亮、见水或说到水,均可引起咽喉部肌肉抽动。小儿流涎较多,体温可达39.5℃~40.5℃,咽喉部肌肉抽动使病儿感到极度痛苦,不仅无法进食和饮水,还可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严重者出现全身抽动。病儿常在发作中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存活小儿于1~3天后抽搐停止,逐渐安静,然后出现瘫痪,以肢体瘫痪多见。呼吸微弱不整齐,血压下降,脉搏减弱,四肢冷,常因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
由于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极高,小儿发病过程中反复出现咽喉部肌肉抽动,甚至全身抽搐都可导致脑缺氧,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时可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如患儿抢救存活智力发育肯定会受到影响,故应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首先要做好动物管理,犬或猫应进行预防接种,动物患狂犬病后应立即捕杀、深埋,不可剥皮,这样可消灭传染源。被犬咬伤或被猫抓伤后应在2小时内及时、彻底地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疫苗,以预防发病。
狂犬病的治疗效果不佳,应采取适当措施减轻患儿痛苦和对症治疗,还要注意预防狂犬病者感染医护人员。病儿应单独隔离,由专人护理,病室应避光,保持安静,周围不要有噪声、流水声。兴奋不安时可给镇静剂,输液供给营养,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是引起死亡的原因,故出现呼吸衰竭时应进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维持呼吸等方法纠正呼吸衰竭。还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病毒药物,干扰素、阿糖胞苷等可干扰病毒复制。
(责任编辑:来慧丽 实习编辑:凌丽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毒免疫力,用于预防狂犬病。[详细]
去看看 ¥189.75擅长领域:擅长耐药肺结核的治疗、各型肝炎、痢疾、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等传染病的诊疗。
擅长领域: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综合性出血热、麻疹、猩红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疾病的鉴别与诊治
擅长领域:传染科常见病(乙肝、结核)、性病(艾滋病、梅毒)呼吸内科常见病(各种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肺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消化内科常见病(各种肝炎肝纤维化、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肠溃疡、功能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胃肠癌等)风湿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