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治疗乙肝应避免“鸵鸟心态”

2010-10-13 00:01: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安全了。心理学家将这种逃避现实的消极心态称为“鸵鸟心态”。在治疗慢性乙肝的过程中,“鸵鸟心态”普遍存在,很有可能影响患者坚持治疗,应尽量避免。<br><br>

  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安全了。心理学家将这种逃避现实的消极心态称为“鸵鸟心态”。在治疗慢性乙肝的过程中,“鸵鸟心态”普遍存在,很有可能影响患者坚持治疗,应尽量避免。

  “鸵鸟心态”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主要体现在监测和随访过程中。很多患者由于害怕检查出不利结果,怕看到病毒载量升高或病情不稳定,经常拖延或抗拒定期监测和随访。其实,随访与监测对于整个治疗过程相当重要,它就好比在航行中的灯塔,在及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还有利于发现优化治疗的最佳时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主任万谟彬教授表示,优化治疗是提高疗效,减少耐药的良好策略。

  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教授认为,乙肝患者通过坚持随访,尽早干预不仅能有效预防和管理耐药,也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其中24周(半年)是治疗关键时间点。例如使用拉米夫定的患者,24周时如果HBVDNA低于1×103拷贝/毫升,表示效果很好,继续单药治疗即可;如果高于1×103拷贝/毫升,此时及时加药,可增加治疗效果,减少耐药发生概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崇雨田教授指出,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核苷类似物的副作用可能要到半年或一年以后才会显现,因此坚持长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一些药物的副作用:服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每三个月或者半年监测一下肌酐和血磷水平,服用替比夫定的患者应每3个月监测一次肌酸激酶

  “鸵鸟心态”反映了患者对于乙肝治疗效果的关切,还反映出患者对于“耐药”问题的过虑。万谟彬教授提醒,耐药并不是乙肝治疗中最可怕的事情,目前通过优化治疗策略可以很好地管理耐药问题,毕竟阻止疾病进展才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头等大事。

(实习编辑:吴春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崇雨田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内科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助理。多年来的工作重点为终末期肝病尤其肝衰竭的内科综合治疗研究及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临床系列研究工作,在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病例的抢救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经验。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