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的诊疗

www.39.net  2007-12-26  39健康网社区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猪发生流产。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猪发生流产。该病6月以内仔猪易发特别是1—4月龄发病较多,病程一般在2天至3周,长的达1个月以上,往往因体质下降并发其它疫病,治疗时间长,效果不佳。1997-1998年期间,笔者对界石镇450头母猪所产仔猪667窝5736头,对发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双月岑前仔猪发病1835头,死亡341头,死亡率19%,其中发生仔猪副伤寒的有946头,死亡173头,分别占仔猪总发病数和死亡数的51.5%和50.7%,其仔猪副伤寒致死率高达18.3%。对养猪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地控制、扑灭仔猪副伤寒,提高仔猪水平,我们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改革和强化仔猪副伤寒的预防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就该病诊防情况报告如下:

  一、临诊症状

  笔者境地仔猪患该病一般症状是肠炎型多见,体温高(40.5℃—41.5℃)精神不振、寒战、喜钻垫草,堆叠一起,眼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与猪瘟很相似。少食或不食,初便秘后下痢,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身体很快消瘦,部份猪中后期皮肤出现弥慢性湿疹,腹部明显到2-3周,最后极度消瘦衰竭而死。

  二、仔猪副伤寒流行原因分析

  1、多年来我站对生猪坚持春秋普防制度,主要是针对猪瘟、猪肺疫、猪丹毒和口蹄疫,而忽视了仔猪副伤寒的预防。

  2、仔猪副伤寒的免疫程序和方法不统一,农户愿防则防,不分仔猪日岑和体况,不注重免疫方法。

  3、仔猪副伤寒发生后,注重的是治疗,而未从预防措施上多研究探索。

  4、仔猪圈舍环境卫生差,消毒不经常、不彻底。农户对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松懈。

  5、同院邻居户所养母猪易相互感染发病,多在低温潮湿雨季多发。

  6、基层兽医站无诊断化验设备,加之仔猪副伤寒往往并发其它疫病,导致准确诊断和治疗不及时。

  三、仔猪副伤寒预防措施的探讨

  1、统一仔猪副伤寒免疫程序,采用仔猪副伤寒疫苗在仔猪断奶前后各口服免疫一次;改农户愿防则防为强制普遍预防,改农户自购疫苗请兽医防疫为兽医人员按时亲自到场实施仔猪副伤寒免疫。

  2、统一免疫方法:仔猪在7日岑左右实施首次免疫,由兽医人员用冷开水将疫苗稀释成每头5亳升量均匀地拌入少量颗粒饲料中,让仔猪自行采食,确保每头母猪都达到免疫目的。对个别体质瘦弱,不能采食足量饲料的仔猪,采用20%氢氧化铝胶液将副伤寒疫苗稀释成2-5倍剂量肌肉注射。

  3、在母猪分娩前1周内,对圈舍及周围环境采用复合酚进行预防消毒,7天1次。

  4、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确保仔猪饲料、饮水及圈舍环境清洁卫生。

  四、预防效果

  1999年,我们首先在2个村作试点,2000年在全镇母猪饲养户中全面推广,几年来,全镇坚持实施统一的仔猪副伤寒预防技术,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仔猪副伤寒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仔猪双月岑存活率。2001年对410头母猪718窝仔猪发展情况调查,产仔6251头,发病数887头,死亡数63头,其中发生副伤寒94头,死亡16头,仔猪副伤寒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和0.25%,比1998年下降14.9个百分点和2.76个百分点;平均每窝仔猪双月存活8.62头,比1998年增加0.54头。

  2、大大降低了仔猪发病率,减少了治疗费用。据调查,1998年仔猪发病率为32%,平均每窝仔猪治疗费用为41.6元;2001年仔猪发病率为14.2%,平均每窝仔猪治疗费用为11.8元。仔猪发病率比1998年降低17.8个百分点,每窝仔猪的治疗费用比1998年29.8元。

  五、体会

  1、对仔猪推行统一的副伤寒免疫技术,是控制仔猪副伤寒发生的根本措施;

  2、仔猪副伤寒免疫技术是结合母猪饲养户仔猪培育的实际而制定的,合理适用,易为兽医人员掌握和养母猪户接受。

  3、我镇仔猪仍存在零星散发副伤寒的情况,可能与每头仔猪的体质和采食副伤寒疫苗饲料的多少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总结完善该免疫技术。

  4、仔猪副伤寒在多雨潮湿季节最易发生,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严格环境消毒,增强仔猪抵抗力,可有效遏制内源性感染。

(责任编辑:许学钦)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